.
.
.
.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组工园地 > 他山之石 > 正文
“一把手”要用好“第一资源”
编辑: th   来源: 365 com线路检测   日期: 2015年08月02日   【字体:

“一把手”要用好“第一资源”

人才是事业之本,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”。识才、用才、爱才,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。领导干部抓好“第一资源”,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“一把手”,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真正把人才作为“第一资源”,从战略高度抓好人才工作。 
  慧眼识才民主选才 
开阔的眼界。领导干部选人用人,不能只盯着身边的、围着自己转的人,尤其不能搞小圈子。要开阔视野,拓宽渠道,善于发现有政绩、有能力的人才,善于发现任劳任怨、兢兢业业干工作的人才,唯才是举。如果搞小圈子、讲关系学,则必然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,透过“哈哈镜”选人,这样很难选出真正的人才。 
深邃的眼力。一个人是不是人才,领导干部要能够作出科学的判断,善于辨别真伪。应多观察、多了解,听其言、观其行,按照干部“四化”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,坚持看人品、看水平、看政绩,不被形式主义、表面文章所蔽障,不把能吹当能干,不把“口技”当政绩。 
民主的方法。坚持党管干部的方针,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,把党委领导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,按照公开、平等、竞争、择优的原则,拓展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渠道,防止在选人用人上搞“暗箱操作”,防止少数人说了算;注意群众公论,采取多种途径让群众参与荐贤举能,广开进贤之路;借鉴现代科学方法,努力使对人才的考核和测评定量化、具体化、制度化,建立科学的考核、考试和测评体系及方法,实现选拔人才的民主化、科学化。 
敢于用才善于用才 
破除论资排辈的习惯思维。常规不破,人才难得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,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,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。江泽民同志也强调,选择干部当然要讲台阶、论资历。必要的台阶和资历,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需要的。但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,千篇一律,应该是讲台阶而不唯台阶,论资历而不唯资历。如果台阶过细过繁,太看重资历,优秀人才怎么脱颖而出?因此,在选择人才问题上,既要尊重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,又要把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。 
 破除求全责备的狭隘偏见。黄金无足赤,白璧有微瑕。人才之所以为人才,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缺点和弱点,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。只要大节、主流是好的,就要敢于大胆使用,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帮助他们改正和弥补缺点。良工无弃材,关键是量才施用,因才施用,扬长避短,用其所长。即使是有缺点和弱点的人才,只要把他们放在最能够发挥其优势的地方,同样可以大有作为。 
破除“武大郎开店”式的用人之道。有人对优秀人才的才华和发展潜力不是看不见,但在潜意识中觉得这样的人一旦被重用,对自己的能力、地位将会形成挑战和威胁,因而不敢用也不愿用,宁愿用一些好驾驭又不会超越或取代自己的人。这是一种“武大郎开店”式的用人之道,久而久之,只会使我们的事业萎缩。领导干部应该欢迎新上来的同志超越自己,放手把优秀的“苗子”提拔到重要岗位上及早锻炼培养,搞好传帮带,一旦他们堪当大任,自己则不妨主动让贤。长江后浪推前浪,芳林新叶催陈叶。新陈代谢,后来居上,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规律,也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、后继有人的标志。

珍惜人才爱护人才 
为人才施展才华营造良好环境。古今中外,但凡真正的人才,最关心、最看重的是自己的才华能否施展,抱负能否实现。因此,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是最大的爱才。除了对优秀人才要敢于大胆使用、用其所长,还应为他们建功立业创造最佳的环境,放手让他们去施展才华。在他们工作遇到困难时,应该多鼓励、多帮助;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失误,应勇于为他们承担责任;当他们受到一些人的嫉妒非议时,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,明辨是非,旗帜鲜明地主持公道、主持正义,充当人才的“守护神”。 
 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锻炼。对人才只使用不培养,不是真正的爱才,也是缺少战略眼光的体现。年轻干部身上有许多宝贵的优点。他们大多学历较高,专业基础理论功底比较厚实,眼界比较开阔,思想比较活跃,观念比较新颖,富有开拓进取精神。但与老同志相比,他们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,缺少实际工作经验。因此,要下大力气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,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。对人才,在政治上要严格要求,经常进行党的性质、理想、宗旨和作风教育,特别是进行勤政廉政教育;在管理上要严格监督,经常检查和指导他们的学习与工作,发现不足及时指出,给以必要的提醒和帮助。应注重把他们放在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培养锻炼,敢于给他们压担子,让他们在第一线和主战场上挑大梁、唱主角,通过实际工作和艰苦环境来增长他们的才干,磨砺他们的作风。 
千方百计解决人才的实际困难。许多优秀人才往往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,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个人私事,有什么实际困难一般也不愿向组织张口。越是这样,越要关心他们,当好他们的“后勤部长”,及时了解并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,如两地分居问题、住房问题、生活困难问题、孩子入托上学问题、医疗保健问题等,多为他们办实事、办好事,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。

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稿】 【关闭本页
.